
13條河道17個湖泊置換水體970萬立方米
昨天(20日),市民在北護城河兩岸散步休憩,享受悠閑的午后時光。隨著護城河水質的不斷改善,沿河兩岸修建的親水平臺成為市民、游客休閑健身的好去處。 本報記者 孫鉞攝
入汛以來的幾場大雨,為城市河湖洗了一遍澡。記者昨天(20日)從市城市河湖管理處了解到,城市中心區(qū)的13條河道、17個湖泊置換水體970萬立方米,相當于5成多水體換成了新水,城市河湖水質較6月份有所提升。
水是城市的魂,穿插點綴在城市中心區(qū)的河湖扮靚著北京城。尤其是今夏,雨水多,為城市水景觀創(chuàng)造了天然的條件。記者昨天在昆玉河、南護城河等河邊走訪中看到,水清岸綠,在陽光映射下波光點點,景致很美。
在南護城河邊休閑的一位居民說,近來河里的水好像漲了一些,水流動得也快了。在昆玉河游覽的一位外地游人告訴記者,在北京坐船賞水景,真是皇城別樣的風景。
記者隨后從市河湖管理部門了解到,入汛以來的幾場雨的確對河湖有凈化作用。
本市城市中心區(qū)的河道124公里,西至三家店水庫、東至通惠河,流經(jīng)7個區(qū)縣,包括昆玉河、長河、轉河、南護城河、北護城河、筒子河、通惠河等13條河道,其中還有團城湖、昆明湖等17個湖泊,城市河湖的蓄水量約為1750萬立方米。
自6月1日入汛以來,本市經(jīng)歷了數(shù)次降雨,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433毫米,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多14毫米。經(jīng)過雨水的沖刷,河湖置換水體970萬立方米,相當于總蓄水量的5成多。部分城市河湖具有行洪功能,遇大雨、暴雨需向下游泄洪,大雨轉弱時閉閘收集尾水。除蓄下的雨水外,入汛以來,城市河道還向下游泄洪3560余萬立方米。
河水的置換、流動有利于水質的提高,市水務局官方網(wǎng)站本月中旬發(fā)布的河流、湖泊及大中型水庫水質監(jiān)測表明,城市中心區(qū)17個湖泊中,有7個湖泊水質優(yōu)于Ⅲ類,達到了地表水源地一級和二級保護區(qū)的水質。長河、轉河、小月河、壩河等河道水質較6月份也都有所提升,18座大中型水庫中,除官廳水庫是Ⅳ類水質外,全部達到Ⅱ類和Ⅲ類水質。
市河湖管理處負責人介紹,部分城市河湖還承擔著行洪功能,運行中分為汛期水位和景觀水位,根據(jù)防洪預案要求,汛期河道水位應降低0.2米—2米,例如城市東部的主要行洪河道通惠河,近期水位要比平時低20厘米左右。這也就是雖然有的河道降雨時水位上漲,但雨后市民可能不會覺得水位上漲很多的原因。
據(jù)了解,本市主汛期雖然已經(jīng)過去,但9月15日以前仍處于汛期,行洪河道不能高水位運行。9月15日后,通惠河等行洪河道將恢復景觀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