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流域水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中心于2013年3月1~10日對太湖流域和東南諸河省界水體進行了水資源質量監(jiān)測。水質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(huán)境質量標準(GB3838-2002);湖泊營養(yǎng)狀況評價采用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(guī)程(SL395-2007)中湖庫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評價標準。
太湖流域省界水體水質
省界河流水質
本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2個監(jiān)測斷面,9.4%的斷面水質達到或優(yōu)于Ⅲ類水標準,其余斷面水質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,其中Ⅳ類占21.9%,Ⅴ類占28.1%,劣于Ⅴ類占40.6%。與2012年同期相比,省界河流斷面水質達到Ⅲ類的比例增加了6.3%,與上個月相比減少了15.6%。蘇滬邊界5個河流監(jiān)測斷面中,大、小朱厙港珠砂港大橋1個斷面為Ⅳ類,急水港周莊大橋、千燈浦千燈浦橋2個斷面水質為Ⅴ類,其它2個斷面水質為劣于Ⅴ類。蘇浙邊界13個河流監(jiān)測斷面中,南橫塘長村橋、頔塘蘇浙交界處2個斷面水質為Ⅲ類,蘆墟塘陶莊樞紐、新塍塘洛東大橋、瀾溪塘太師橋3個斷面水質為Ⅳ類,斜路港章灣圩公路橋、江南運河(京杭古運河)北虹大橋、麻溪(后市河)太平橋、新塍塘圣塘橋4個斷面水質為Ⅴ類,其它4個斷面水質為劣于Ⅴ類。浙滬邊界12個河流監(jiān)測斷面中,墳頭港大舜樞紐、俞匯塘俞匯北大橋2個斷面水質為Ⅳ類,丁柵港丁柵樞紐、紅旗塘/大蒸塘橫港大橋、范塘和尚涇朱楓公路和尚涇橋3個斷面水質為Ⅴ類,其它7個斷面水質為劣于Ⅴ類。蘇浙滬邊界太浦河金澤斷面水質為Ⅳ類。浙皖邊界泗安塘楊橋斷面水質為Ⅰ類。
省界湖泊水質
太湖33個監(jiān)測點,分9個湖區(qū)進行評價。評價結果顯示:本月太湖水域0.3%為Ⅳ類,18.8%為Ⅴ類,80.9%為劣于Ⅴ類。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評價結果顯示,本月太湖11.7%的水域為輕度富營養(yǎng),88.3%的水域為中度富營養(yǎng)。太湖主要水質指標平均濃度值分別為:高錳酸鹽指數3.74㎎/L,氨氮0.38㎎/L;太湖營養(yǎng)狀況評價指標平均濃度值分別為:總磷0.066㎎/L,總氮3.06㎎/L,葉綠素a14.7㎎/?。與2012年同期相比,太湖水質類別持平,主要水質指標氨氮、高錳酸鹽指數、總磷濃度有所下降,總氮和葉綠素a濃度有所上升;富營養(yǎng)化狀況基本持平。
淀山湖水質劣于Ⅴ類,為中度富營養(yǎng);元蕩水質劣于Ⅴ類,為中度富營養(yǎng)。
東南諸河省界水體水質
東南諸河9個省界水體監(jiān)測斷面,水質均達到或優(yōu)于Ⅲ類水標準。浙皖邊界新安江街口斷面水質為Ⅱ類。浙閩邊界8個河流監(jiān)測斷面,均達到或優(yōu)于Ⅲ類水標準。
省界緩沖區(qū)水質達標評價
按照水功能區(qū)水質目標對省界緩沖區(qū)水質進行達標評價,本月共評價省界河流緩沖區(qū)37個,3個水質達標,達標率為8.1%。其中蘇滬邊界5個緩沖區(qū),水質均不達標;蘇浙邊界13個緩沖區(qū),2個水質達標;浙滬邊界18個緩沖區(qū),水質均不達標;浙皖邊界1個緩沖區(qū),水質達標。省界湖泊緩沖區(qū)3個,分別為太湖蘇浙邊界緩沖區(qū)、淀山湖蘇滬緩沖區(qū)、元蕩蘇滬邊界緩沖區(qū),水質均不達標。
東南諸河省界緩沖區(qū)共9個,全部水質達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