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報載,北京市清河、蕭太后河、涼水河等污水橫流、臭味熏天的狀況有望得到緩解。近期,北京市水務局將在污染嚴重的河流中搭建59處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作為應急措施,做到河水不黑不臭。同時,承諾3年建設47座污水處理廠。到2015年,北京污水處理能力將由83%提高到95%。
在污染嚴重的河流中搭建臨時污水處理設施,采取磁分離技術、曝氣技術等應急措施,確實可以達到使河水不黑不臭的治污目標。但是,這實在是不得已之舉。目前,北京全市污水處理廠都在超負荷運轉,中心城區(qū)每天仍有54萬立方米、郊區(qū)每日約有60萬立方米污水未經(jīng)處理直接排入河道。因而,盡管這一做法意義積極、效果可期,但是加急去污的做法只能是一種被動應對。對于河水等水資源保護而言,只能是一種事后修補。
北京個別河段出現(xiàn)重污染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其中,有城市不斷向外擴張、人口不斷膨脹,但相關治污措施卻沒有跟上的客觀原因。但是,更多的是主觀上的原因,如城市污水隨意排放,一些企業(yè)違法排污等。
筆者以為,北京市要徹底杜絕污染侵襲,達到河水不黑不臭的目標,不僅需要加急去污的緊急應對和治標處理,更要進行源頭治污的科學干預與防范,兩相結合,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理效果。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:
首先,建設與城市發(fā)展規(guī)模、城市人口容量相匹配的污水處理設施,以確保城市污水經(jīng)過充分處理后達標排放。其次,加大懲處力度,重拳打擊企業(yè)違法排污行為,減少污染物產(chǎn)生。第三,社會各界都要提高環(huán)境意識,從自身做起,從維護生命之源的角度來保護水源,杜絕污染因子對河水的侵襲。與加急去污相比,這些才是真正的源頭治污,是保證水源免遭污染、陷入黑臭的治本之策。